人口規模:總人數約397人;依性別計算,男性207人;女性190人。其中老人(55以上)佔比17%、少青壯年: 77%、兒童:6%。
部落發展現況
部落主要經濟收入以打零工、務農、魚撈為主,男子從事漁撈人數約 15人,舢舨漁船8艘,婦女以簡易農產品及協助處理漁獲為主。男子在非漁撈季節則以外出打零工為主要收入來源。
產業分布
飛魚漁汛期4-7月,其他時間並兼做簡易農產品:箭筍、桑葚、山蘇、藤心 等小額銷售補貼家用。
部落過去推動社區發展情形
開設藤編技藝班、家政服飾製作研習課程、編織工藝產品製作教學、部落文化歌曲舞蹈研習、傳統祭典傳承活動。
自然、人文、工藝、生活等相關資源調查
(1)自然環境
磯崎部落的龜庵山緊鄰加魯灣海灘,從山上眺望可欣賞海蝕溝、壺穴、珊瑚礁岩等豐富的濱海地形。龜庵山上處處可見的月桃葉是撒奇萊雅族人利用來燻烤飛魚的主要材料。
龜庵山為東海岸風景區管理處重要景點之一,並修有環山健行步道,是進行生態導覽的最佳環境。
(2)人文風俗
看上去色彩繽紛的撒奇萊雅部落服飾,其實深藏著族人隱姓埋名129年以來的悲愴故事。撒奇萊雅族因與清兵作戰而四散逃亡,為紀念族人的苦難,撒奇萊雅族將部落服飾的顏色與綴飾一一賦予了意義:
●紅色為「凝血色」,代表族人作戰時乾涸的血跡;
●女子裙子及腳套上的咖啡色、綠色碎片,象徵祖先逃難時沾在衣服上的樹枝、草葉和泥土;
●土金色代表土地、根源,代表族人離散時仍不忘本的精神;
●女子頭上的白色串珠代表著眼淚,而綠色串珠代表著當時和清兵作戰時被焚燒殆盡的刺竹圍牆。
(3)工藝產品
磯崎部落所發展之工藝商品,均為實用性質之物品。諸如魚簍、揹籃、木臼…等。在部落年輕人的巧思之下,透過頭目吳阿春的一雙巧手,一件件過去生活上的器物,就成了現代生活的裝飾品。
(4)生活型態
虱目魚苗為撒奇萊雅族人重要的漁獲品,除了自給自足之外,西部的商人也會來向捕獲的漁民購買,因此撈捕虱目魚苗也是族人賴以維生的技能。
要如何才能成功捕獲細小的虱目魚苗?編織細密的傳統捕魚器具「魚苗網」正是最佳幫手。將網子張開45度角,慢慢從岸邊推向海面,等到腳踏不到岸了,便將網子迅速的對折立起,此時網中的魚苗會滑進漏斗般的網底,裝入網底繫好的小水桶中,便大功告成了!
這麼多的細小魚苗彷彿數也數不完,聰明的撒奇萊雅人發明了用「唱歌」的方式數魚苗,一邊用杓子將魚苗撈入另一個桶子內,嘴裡喃喃的唱著「數魚歌」,唱到不同的段落代表不同的魚量,據說誤差竟然不到2條!原住民的智慧真令人嘖嘖稱奇!
不只是抓飛魚與網虱目魚苗,撒奇萊雅人也十分擅長設置陷阱獵捕野味。獵捕野鳥的精巧陷阱對於在山間生活的族人,是一大必備利器。整個陷阱製作都是取材生活,包含棉繩、竹筷、竹條等材料,鳥類經過時踩中陷阱,細竹條便會迅速向後彈開,而棉繩也不偏不倚的綁住鳥類的細腳,成功率幾近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